华山法师:太虚大师成长路上的关键法缘助力者
2024-11-17
福建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及展望
时轮飞转,辞旧迎新,动力强劲的“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驶入2021年。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之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福建佛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正道,忠于信仰。在新的一年里,福建佛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福建佛教界和信教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是福建佛教的中心任务。
佛教传入福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佛教是依照佛陀所觉悟的方法去修行,自然就会觉悟有情众生生命和宇宙的真相,通过修行最终超越生死和苦厄,断尽一切烦恼,证得究竟涅槃解脱。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一是吸收阶段。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共七八百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吸收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
二是佛教中国化的阶段。隋唐以来,天台宗、华严宗,特别是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了佛教在中国已具特色,逐渐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福建佛教界高僧大德辈出。唐代,就有百丈禅师(禅宗祖师,长乐人,著有《清规》行世,丛林寺院从此始有住持之名)、黄檗禅师(福清人)、沩山禅师(长溪人)、雪峰禅师(南安人)、玄沙禅师(福州人)、曹山禅师(莆田人)等高僧;而近现代,也有圆瑛法师(古田人)、虚云禅师(湖南人,生于漳州)、明旸法师(闽候人)等大德。他们都是福建佛教界乃至中国佛教界的领袖。在他们的带领及影响下,福建很早就已经走上了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并逐渐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广为人知的弘一、太虚、圆瑛、虚云、妙湛、圆拙、普雨、传常等大德,无不深受中国近现代佛教思想影响,而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特质。
今日的福建佛教,顺应历史潮流,与现实社会相融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走“人间佛教”之路,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福建佛教悠久的历史中,除了高僧辈出之外,有名的古刹也有很多。现如今,福建的佛教寺庙和僧尼总数均居全国汉族地区首位。其中,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瑞峰林阳寺、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崇圣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宁德支提寺,莆田广化寺、梅峰光孝寺、囊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安海龙山寺,漳州南山寺等寺院,均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首批重点寺院。
福建佛教中国化历来重视佛学教育与僧才培养。1925年,闽南佛学院创办;1934年,佛教养正院创办(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共培养学僧200多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之后,在福建省佛协历届会长的领导下,福建佛教分别于1980年和1985年复办了佛教养正院和闽南佛学院,至今已培养学僧3000多人,现有在校学僧300多人;又于1983年创办了福建佛学院,多年来共培养学僧约2000人,现有在校学僧约200人;此外,还相继创办了泉州佛学苑以及多个佛学培训班、5个律学班。律学班以福鼎太姥山平兴寺男众律学班、福州崇福寺女众律学班较为知名。以上这些,都是福建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如今,福建佛教在中国佛协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创办各类弘法慈善基金会。各类弘法慈善基金会中,以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规模为最大。此外,福建各地重点寺院也都设立了慈善基金会,在资助贫穷地区办学、援助医疗设备、扶危济困等方面贡献力量。
福建佛教与世界佛教法乳一脉,在佛法、戒律、学统上关系密切。无论是远至隋唐,还是近至现代,福建佛教的对外交流始终不曾中断,同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常有往来,许多名山古刹在海外均有下院。
福建佛教与日本的交往始于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高僧隐元东渡日本,创立黄檗宗,并形成“黄檗文化”;日僧空海从霞浦赤岸入唐,留学回国后创立真言宗。
福建僧人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弘法始于清代。民国时期,至越南弘法的僧人也有很多。
近年来,福建佛教界与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佛教界交往日趋频繁,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福建佛教中国化进程。
此外,福建佛教在促进与世界各国间的友好交往、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等方面,也正发挥着日益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在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中,佛教界也正在做着积极努力,发挥着重要影响。例如,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唤起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深厚感情,毕竟两岸“同根同源,法乳一脉”。
现今,福建佛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汪洋主席在接见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时的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以深入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为重点,引领福建佛教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福建佛教中国化进程,应大力加强僧才培养水平,解决当前福建佛教发展的瓶颈问题,应制定《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僧才培育规划》,在各市、县、区增设佛教国学讲堂等僧才培育机构,制定高层次僧才培育的工作方针及规划,包括工作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师资情况、课程安排、活动规划等具体内容。
二是应设立福建佛教国学讲堂、福建佛教书画院、福建佛教梵呗音乐基地、福建佛教教职人员培训中心、福建佛教僧尼培训中心、福建佛教禅修中心、福建佛教讲经弘法中心等。以上这些弘法机构,应在各市、县、区佛教协会领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各种弘法基地,普遍推广应用。
三是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端正教风,强化对福建佛教界贯彻执行新修订规章制度的指导、监督,研究制定教职人员行为守则,完善准入退出机制,提升寺院管理的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以领导班子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提升依法履行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能力。还应组织教职人员教育培训,发挥各个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增强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在推进福建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辈佛弟子要有爱国爱教、与时俱进的弘法精神。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戒为师,勤修三学,既要深入经藏,重视教理研究,也要内修外弘,广行诸善。此外,还要深信因果、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除了要注重自身德行的提升,也应为福建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厦门南普陀寺了法
2021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