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略讲之四 
寺院介绍
寺院介绍
《释教三字经》略讲之四
发布时间:2024-10-04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释教三字经》略讲之四(图1) 

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  

上文说:太子夜半逾城而去,他离开王宫,到什么地方呢?这里告诉我们,“入雪山”。太子出家了,宫里的侍者睡到天亮才发觉。这时候,宫内宫外免不了一阵大乱与搜索,一直到车匿牵着白马,垂头丧气回到王宫,才知道太子而去出家了。净饭王立即差派憍陈如等五人,到深山里劝太子回王宫,可是,太子不听劝告,净饭王没有办法,只能给太子送去了很多吃的、穿的,以及金银珠宝的东西,让你受用。可是,太子一律不要,吩咐他们回王宫。但是,憍陈如等五人是奉命而来照顾太子的,哪敢离开。这五个人是:阿鞞、跋提、俱利、憍陈如、十力,后来他们也跟着太子一起修行。当时,太子出家心切,他挥动金刀,割去了须发,以太子的服装,向猎人换来了鹿皮衣,并且迈步向深山走去。憍陈如等五人,只能远远的跟随着太子。就这是八相成道中的第四相,“出家相”。

释迦牟尼佛的应世人间,正是印度百家争鸣,文化鼎盛的时候,尤其以婆罗门教的历史最为悠久。婆罗门教的信徒们,在深山里修苦行,或修习禅定的人很多。太子来到这里向前辈们讨教,所以,出家之后,一开始就分别拜访郁头蓝弗等一班修道者,探求他们所用的功夫,一方面也学习他们的苦行,日食蔴麦。就这样花去五年的时间,后来觉得他们这些修法都不究竟,于是放弃了五年的艰难苦修。这就是《三字经》上的“修苦行”。五年游历,遍访诸仙,种种论议,知非正道,遂入雪山,日食一麻一麦,勤修苦行。

太子在十九岁的那一年出家修道,参访当时有名的婆罗门,那些都是修瑜伽有了成就的人,悉达多太子跟他们修学,没有多久的时间,就修成和他们同样的境界;然后他离开外道仙人,继续寻访在当时很有名望的修炼者,跟他们修学,但都不能满足释达多太子的要求,在释达多太子的经验中、那些名师的所谓“解脱”,只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他经过了五年的参学,寻师访道,学习印度各种门派的修法,但始终都没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后,他放弃了参访,单独一个人来到尼连禅河的西岸,在跋伽苦行林中静坐思维,他观察到众生的根基和自己的因缘,还需要等到六年之后,才能成熟,可以得道。因此他就在苦行林中,勤苦修炼,入定修行,精进行道,身心不动。用非常感人的毅力,在苦行林中修炼苦行,他每天除了只吃一麻一麦,来充饥之外,主要是以禅定的喜悦来维持生命。希望求得解脱,他就这样度过了六年之久的漫长岁月。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长时间的身体不运动,有一些麻雀小鸟在他的头顶上做窝,有许多茅草和树藤缠绕了他的双腿。这就是佛经里所记载的“五年参访,六年苦行,雀巢筑顶,茅藤穿膝”的故事。他经历了六年的艰苦努力,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枯瘦得如干柴,皮包骨头,还是没有悟道成佛。他在禅定中终于体悟到,在雪山中,结跏趺坐,先学不用处定三年,知道不对就舍弃不学。又学非想定三年,知非也舍去不学。他知道使自己的肉体受苦,其实正在执着于肉体,这是错误的做法,这些苦行不是解脱生死的方法。于是悉达多太子放弃了苦行,改用其他的方法求得解脱。这就是“六年间,习寂定”。的偈颂。 

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镜开。

悉达多太子在苦行林修行甚深禅定,还不能悟道,于是从禅定中出来,他修苦行的时候,已有六年多时间没有洗澡,于是他来到尼连禅河,用清水洗去身上的垢泥,这时候他身体极度地衰弱,就晕倒在尼连禅河的岸边,当时有一个放牛的小姑娘看到之后,生起同情心,恭敬心,立即在家里拿来牛奶稀饭乳汁供养太子。太子接受了饮食之后,才恢复了体力,浑身舒畅,身体有了力气,觉得自己从未有过这么痛快,这时候太子已年过三十。他知道自己现在完全可以承受觉悟所带来的喜悦。去找一个可以修道的好地方,他于是离开苦行林,越过尼连禅河,独自来到印度伽耶山,看到这个地方风景秀丽,充满灵气,远处有一棵非常茂盛的菩提树,是一个非常适合于成道的好地方,悉达多太子来到菩提树下,树下有金刚座,贤劫千佛,皆坐金刚座而成佛。他就在树下发誓愿说:“我要坐在这棵树下修行,如果不能解脱生死,不能成佛,不进入涅槃,我就再也不起于座,宁可死在这里算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以吉祥草为座,结跏趺坐深入禅定,入金刚喻定,端身正坐入定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当中,他接受了各种生理、心理以及自然界的种种考验,以勇猛精进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光明,照彻心源,以中观正见,观察世间一切诸法,突破了人类生命的极限,战胜了身心内外的一切障碍。降伏了魔障,到达了禅定的最高境界,开启了般若智慧,真正的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破解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经文上的“坐树下,心镜开”就是指的这些。经文又说:

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这是八相成道中的第五相,“降魔”和第六相,“成正觉”。“天龙喜”是指,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那、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的八部神众,是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他们见到太子修行,都生大欢喜,大兴供养。但是,六欲天中的他化自在天,魔王波旬有一天见其宫殿无故坏裂,他一看有人在菩提树下修行。他害怕太子修行成佛,而减少他的眷属,所以幻作狮子、虎、狼、毒蛇等种种恶兽,又幻作奇形怪状的恶神、恶鬼魔军来恐吓,太子只是瞑目观心,置之不理。最后,波旬又派来了魔女,赤裸着身体,在太子面前,呈现出许多妖娆怪状的动作来诱惑,但太子仍是一概不理,不为所动魔王震慑举众降服。

在大乘经中说,大乘有住胎,无降魔。小乘有降魔,无住胎,这是大小二乘,所见八相成道的不同。所以经文上说“魔胆落”。就是这段经文的内容。悉达多太子用金刚喻定的功夫,才断去了烦恼障、所知障,最终证得佛果。

“睹明星,成正觉”是指太子以定力击退了魔王的威胁与诱惑以后,加紧用功等至天快亮了,东方现出鱼肚白的时候,他仰观天象,看到天上寥落的晨星,个个皆散发着光亮,忽然他触境生情,彻悟了宇宙万有的缘起性空真,悟到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禁喟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这就是在十二月初八的夜里,看到东方的明星而豁然顿悟,成等无上正觉,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佛,号称释迦牟尼佛。他破解了人生的烦恼,破解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痛苦的根源,见到了众生平等的真相。证悟到最完美的境界,他的自性清净不染,断除了世间上一切的烦恼,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这就是第六成道相。

从此以后,悉达多太子就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释尊既然已经成佛,成佛以后的任务是说法度众生。所以,要讲到八相成道中的第七相,“转法轮”。转法轮相,该摄了释尊四十九年说法的范围。这四十九年的说法,有大乘、有小乘、有理性、有事相、和空、有等许多的法门。因此,后人又将这些法门,划分了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是:一、华严;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现在先讲第一时教,“华严”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