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菩萨戒》课程教学大纲 
寺院介绍
寺院介绍
《梵网经菩萨戒》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2-07-10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闽南佛学院预料


 


《梵网经菩萨戒》课程教学大纲


(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任务


《梵网经菩萨戒》是闽南佛学院开设的一门必须修学的课程之一,《梵网经菩萨戒》作为本院预科修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僧以戒为师,竖立起对佛教的坚固信念和正确思想,有效地引导学僧修学佛法,以戒律为基础,自觉遵守佛教的各种规章制度,提倡以戒生定以定发慧的原则,使学僧懂得修持一切佛法皆离不开戒律。


 


二、教材的说明


本课程以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梵网经菩萨戒》为教材,以隋唐智者大师所著的《义疏》,《疏注》,明智旭大师的《合注》,《玄义》。台湾白圣长老讲的《梵网经讲记》,台湾高雄文殊讲堂,1993年出版。香港圣一法师讲的《梵网经菩萨戒浅说》,香港宝林禅寺1994年出版,等为主要参考资料。


 


三、课程开设的对象和课时


本课程是为闽院预科第二学年而设的,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学期20周,共18个教学周,每周4节课时,为72个教学时,1周为期中测试,1周为期末考试。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僧了解《梵网经菩萨戒》在佛教戒律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和熟悉本经的思想要义,能够解释经文中菩萨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的内容和词句含义,并且要深刻理解戒相条文的开遮持犯。


 


一、《梵网经菩萨戒》的重要性


1、《梵网经菩萨戒》的翻译和流传


《梵网经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戒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在中国汉传佛教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一。据《梵网经》序文中说:“此戒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法藏大师的《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则说:“若论具本,什公相传云,西域有十万颂,六十一品,具翻应成三百卷”。因为大部的《梵网经》没有传到中国,所以在中国的仅仅只有上下两卷,是由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凭记忆口诵经中的第十品,名为《梵网经菩萨心地法门品》,是为秦姚兴受菩萨戒用的戒本,也是中国汉传佛教地区对四众弟子传授菩萨大戒的通用戒本。


2、本经的注释


 


《梵网经菩萨戒》在姚兴时代由鸠摩罗什翻译以后,历代诸师都有注释:


(1)、隋智者说.唐灌顶记《梵网经菩萨戒经义疏》二卷。


(2)、唐明旷《梵网经菩萨戒经疏删补》三卷。


(3)、隋智者大师疏唐灌顶录《梵网经疏注》八卷。


(4)、明祩宏《梵网经义疏发隐》五卷。


(5)、明祩宏述《义疏发隐事义》一卷。


(6)、唐胜庄撰《梵网经戒本述记》四卷。


(7)、唐知周撰《梵网经戒本疏》五卷。


(8)、明智旭述《梵网经玄义》一卷。


(9)、明智旭撰《梵网经合注》七卷。


(10)、明智旭注道方订《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11)、明范景文撰《梵网经直解》四卷。


(12)、清孙廷铎撰《梵网菩萨戒略》八卷。


(13)、清德玉叙《梵网经顺朱》二卷。


(14)、清书玉识《梵网菩萨戒初津》八卷。


以上注释出于《卍续藏经》第五十九、六十册所载,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元月出版。和《大正藏》第四十册所载,台北僧伽安养基金会,1988年出版。《大藏新篡续藏经》第三十八、三十九卷所载,台湾玉泉山法济寺1993年出版。


(15)、台湾白圣《梵网经菩萨戒讲记》。


(16)、香港圣一《梵网经菩萨戒讲义》。


(17)、演培法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公司,1989年6月出版。


(18)、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菩萨戒指要》台北法鼓文化1997年出版。


还有日本、新罗多家注疏,约有三十多种注释。


 


二、《梵网经菩萨戒》的主要内容


其大意有五:


(1)、《梵网经菩萨戒》具体可行的十重四十八轻戒,是规定在家和出家的发心菩萨,遵守戒法修行,是成佛的规章制度。


(2)、菩萨戒可共摄一切众生,如经中说:“此戒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又名一切众生戒,明确让人认识此戒的全体大用。


(3)、慈悲心与孝顺心为持戒的根本,如经中说:“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常为人生福生乐”。又说:“此戒为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止恶行善、孝顺为先是本经的最大特点。


(4)、故意犯戒是本经结戒的主要内容,如经中说:“若佛子,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盛死之具,尚不应自作,况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轻垢罪”。以此来判断是否有犯罪动机。


(5)、心地品菩萨戒是大本梵网经的一品,如经中说:“八万威仪品广明”,下六度品中广明,如灭罪品中广明,制戒品中广明,梵坛品当广明,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就说明此大本的经典还没有翻译过来。


 


三、分科方法和重轻戒的内容


(一)、《梵网经菩萨戒》的分科方法


本经全文分三大科,就是序、正、流通的三分法,这部经典的《菩萨戒心地品》,是在大本《梵网经》六十一品的第十品中,本来是属于正宗分,所以在菩萨戒中没有如其他经典的如是我闻的句子。但是根据本品首尾的内容,也可以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一序分、(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台藏世界————至心听我诵)。是说明示现人间成道、说法度众生,说梵网经的原因。


二正宗分、(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至四十八轻戒,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今诵)。是广明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的内容。


三流通分、(诸佛子听———至卷终)。是劝众奉行,同时结示举十处说法,偈赞依戒法修学的利益,劝众护戒回向,悉得成就佛道。


 


(二)、十重波罗提木叉戒的内容


初篇(十波罗夷木叉)是维持菩萨身份,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若有犯不但会失去为菩萨的资格,也失去现世的种种利益,将来会堕三恶道中受苦。十重波罗提木叉又名十重戒,约罪相戒可分为十条,分别为:


1、杀戒————不杀害有情的生命


2、盗戒————不盗窃有主的财物


3、淫戒————不做淫染不净的行为


4、妄语戒————身心不妄语


5、酤酒戒————不酷酒害人


6、说四众过戒————不说四众过失


7、自赞毁他戒————不自赞,不毁誉他人


8、悭惜加毁戒————不悭吝,不毁他行施舍


9、嗔心不受悔戒————不嗔心,接受他人的忏悔


10、毁谤三宝戒————不毁谤三宝,要维护三宝利益


以上是为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修学,于中不应犯如微尘许,即起心动念的因、缘、法、业等,若有犯是菩萨波罗夷罪。


(三)、四十八轻垢戒的内容


贰篇(四十八轻)又名轻垢罪,分别有四十八条,是菩萨应当学习和敬心奉持的戒律


1、不敬师友戒————不恭敬师友戒


2、饮酒戒————饮种种酒戒


3、食肉戒————食众生肉戒


4、食五辛戒————食五辛植物戒


5、不教悔罪戒————见众生犯戒,不教其忏悔戒


6、不供给请法戒————不供给大乘同学法师,不请法戒


7、不往听法戒————懈怠不往听戒


8、心背大乘戒————心违背大乘法戒


9、不看病戒————不看望病人戒


10、畜杀众生具戒————蓄杀害众生工具戒


11、国使戒————通国使命戒


12、贩卖戒————贩卖良人六畜棺木戒


13、谤毁戒————毁谤他人戒


14、放火焚烧戒————放火焚烧他人屋宅园林戒


15、僻教戒————僻教他人学二乘外道邪论戒


16、为利倒说戒————为利倒说经律戒


17、恃势乞求戒————恃势乞求财物戒


18、无解作师戒————不解戒律为人作师授戒戒


19、两舌戒————两舌谤欺贤人戒


20、不行放救戒————不行方便救度众生戒


21、嗔打报仇戒————无慈心报仇戒


22、骄慢不请法戒————骄慢不请法师戒


23、骄慢僻说戒————骄慢心不好答问戒


24、不习学佛戒————学二乘,不习学佛戒


25、不善知众戒————恣心用三宝物戒


26、独受利养戒————独受请利养戒


27、受别请戒————别受请取十方僧物入己戒


28、别请僧戒————别请僧供养戒


29、邪命自活戒————为利养邪命自活戒


30、不敬好时戒————不敬好时破斋戒


31、不行救赎戒————不行方便救赎戒


32、损害众生戒————损害众生利益戒


33、邪业觉观戒————邪业恶心觉观戒


34、暂念小乘戒————念二乘外道戒


35、不发愿戒————不发大愿戒


36、不发誓戒————不发大誓戒


37、冒难游行戒————冒难游行不如法戒


38、乖尊卑次序戒————不如法次第坐戒


39、不修福慧戒————不修学福慧戒


40、拣择受戒戒————拣择众生受戒戒


41、为利作师戒————为利益作师授戒       


42、为恶人说戒戒————为利益为恶人说戒戒


43、无惭受施戒————无惭愧心受施主供养戒


44、不供养经典戒————不供养大乘经典戒


45、不化众生戒————不教化众生戒


46、说法不如法戒————为白衣说法不如法戒


47、非法制限戒————非法限制四部弟子戒


48、破法戒————破佛戒戒


第四节、教学要求


 


1、要求领会懂得菩萨戒和比丘戒,二者持戒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2、掌握菩萨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的宗旨言辞,能解说其戒相条文。


3、明确了解戒律中的开遮持犯内容。


4、深刻理解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法、如是业、如是果等函义。


5、深信因果,深信持戒的功德和毁戒的过失。


6、利用菩萨戒指导生活做好自利利他工作。


 


第三部分、考核和测试


 


一、平时检验


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不定时小测试、回讲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及掌握情况。


2、通过学习菩萨戒,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依法修学戒律精神。


二、期中考试


考试题型采用闭卷形式,大致分为填空、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经文阅读分析等。


三、期末考试


期末全面复习考试采用开卷或闭卷、或论文写作的形式,来考核学僧掌握经文的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2006.4.12.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