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略讲之二 
寺院介绍
寺院介绍
《释教三字经》略讲之二
发布时间:2024-10-04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释教三字经》略讲之二(图1)

《释教三字经》简称《三字经》,全文共分为十大段,在第五大段的十宗里面,又分为十段,是分别叙述十宗的。书共有一百八十三个偈颂,分十个方面来介绍佛教。第一、有四个頌文介绍法界,第二、有十七个颂文介绍释迦佛的诞生,第三、有四个頌文介绍结集三藏,第四、有六个颂文介绍大法东来,第五、有七十七个頌文介绍佛教十大宗派,第六、有六个頌文介绍忏法,第七、有五十个頌文介绍一切诸法,第八、有四个頌文介绍劝学,第九、有十三个頌文介绍叙述古德,第十、有二个颂文总结余韵。现在依十大段的次序讲,第一段是:

法界

《三字经》原文,对于法界的解释,共总有十六句,分为三节来讲。第一节:立名。经文上说:

  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

  法界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既没有内,也没有外,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只能勉强给它安立一个名字为法界。因此,“始终”,是指时间;“内”和“外”,是指空间。“始”是开始;“终”是终结。宇宙间的事事物物,没有一件事物是有开始的,和终结的,也没有一件事物是有内外界限的。例如我们人,人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是从父母所生的。父母又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又是从他父母所生。人是这样,其他的事物也是一样。再如种瓜,瓜是从哪里来的?瓜是从瓜籽来的。瓜籽又是从哪里来的?瓜籽是从瓜来的。故说无始。无终呢?如我们人从父母生我们那一天开始叫做生,后来就有老、病、死。死后又到那里去了呢?又要受生,没有结束,故说无终。我们皮肉以内的空间是内,皮肉以外的空间是外。还有身体以外,屋子以外很远很远以至到虚空,虚空是无边无际,故说“无内外”。我们人是如此,其他的事物,大而至于太阳、月亮;小而至于毫毛、微尘,无一不是如此。唯有这样东西,是既“无始终”的,因为时劫的迁流,都是众生的虚妄知见,证道的人,长劫可以进入短劫,短劫进入长劫,所以知道是没有始终的。又“无内外”。是指凡是有始终,有内外的事物,皆可以从它的体质、相状、作用各方面来安立一个名目,一尘现法界,法界入一尘,那里有内外的分别。但是,这个无始终、无内外的东西,却无法安立它一个名目。没有名目的东西,如我们要研究它的话,确使人无从开口和下手。因此,勉“强”安“立”它一个“名”字,叫做“法界”。即有是空,一法不立。即空有,万法齐备而彰显,这就是法界的内容

第二节:经文上说:

  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

  “法界”这一名词,是真妄平等,同一体性。但是,法界究竟是个什么?注释说,即有之空,一法不立,即空之有,万法齐彰。现在先将它略略指示出来。法界,原来是诸法的性体,所以叫做法界性。深刻一点说:这一性体,在无情的事物叫法性;对于一切众生来说就叫佛性。诸佛证悟了这一性体,又名法身,这是十法界同具,没有差别的。经文上说的“法界性,即法身”,只是三种佛身一种。

  现在讲一个故事,唐朝华严宗的第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德高望重,曾经被唐朝的宪宗皇帝请到宫中供养的时候。宪宗皇帝以“法界”这一名词问清凉国师,清凉国师说:“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以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我们如果懂得这一段的文字,对于法界是个什么?可以说:“已经懂得了一半。”

“因不觉,号无明”因为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名无明。我们引用清凉国师的话说:“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以来,灵明廓彻。”我们应该知道,“法界”就是我们心体的代名词。我们的心体,从本以来,灵明廓彻,既“灵”且“明”,这是多么好听字。但是,我们试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灵”?是不是“明”?说起来真惭愧!凡夫满了贪、瞋、痴、慢和杀、盗、淫、妄的东西。所以构成我们这五浊恶世。然而,这许多坏东西,从哪儿来的?“因不觉,号无明。”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因为既“灵”且“明”的心,忽然不觉而有了无明,不觉就是不灵不明,不明就是无明。由于有了无明,那许许多多的坏东西,就跟着一起而继续生了起来。所以,在马鸣菩萨著作的《大乘起信论》上说:“是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这里,所最难理解的是: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会生起无明?这可说个譬喻。譬如一个大好的晴天,万里无云,忽然因远来的气压,使得满天密布乌云,继之而起的是大风、大雷、大雨,闹得天翻地覆。心本来是清净的,因对外境而起了染心,染心一起,则百劫千生的生死祸乱,皆从此而有了。所以,经文上接着说:“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空色现的“空”,在《楞严经》中说: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又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就是指众生的心体。心体本自清净,什么都没有,所以说它是“空”。清净而无染污的空性,因不觉而有了无明,所以事事物物的“色”,就从此而显“现”了。情器分的“情”,是有情世间。“器”是器世间。加上“智正觉”世间,是三世间。一切众生,皆有人我、法我的两种执情,所以叫有情。器是指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的一切事物。有大智慧,真正觉悟了宇宙万有的真理,也觉悟了自己的心体本来清净,这就是智正觉世间的佛陀。然而,一切众生与山河大地以及佛陀,皆称为世间。世是时间;间是空间。有情、无情的事物,皆要借时间和空间交织而成立。比如说:一棵树木,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哪能长大成材,所谓“十年树木”;没有空间,它的枝干又向什么地方发展呢。所以,一念灵明清净的心体,因不觉而有了无明,于是,幻出了有情的众生。有了有情的众生,就要有众生的依处。“依处”,就是器世间,我们生存的世界。在有情的众生中,有些众生尤其是人道中,具有超人智慧的人,因为怜悯众生的苦,发心修行,灭去心灵上的贪、瞋、痴、慢、疑而成佛。佛就是智正觉世间。智当然是智慧,因智慧而断除烦恼而大彻大悟,彻悟就是觉。由于智慧的觉是正觉,所以叫智正觉世间。从如来藏演变为阿赖耶,从阿赖耶变起根身器界,又从转阿赖耶而显如来藏。则成正觉世间,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三世间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