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法师:太虚大师成长路上的关键法缘助力者
2024-11-17
《八大人觉经》略释之十五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如此,是指本经正宗分从第一觉悟无常无我觉,到第八觉知大心普济觉,这八个觉叫‘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这两句话,就点出了经名,说明本经命名‘八大人觉’的意义。虽然在这八个觉当中,有三个觉悟是,悟无常、悟智慧、悟梵行,五个觉知是,知少欲、知知足、知精进、知布施、智普济,有觉悟和觉知的不同,这只不过是翻译大德的译文技巧,文字上有所差别,其实意义是一样的,都是诸佛,菩萨这些大人,所觉悟的八种法门。这两句强调经中所说的八种法门,只有诸佛菩萨大人才能觉悟。而一般的凡夫与二乘圣人,没有发菩提心,是不能觉悟这些事理。虽然正文很多地方讲无常无我的道理,是二乘人所修的,但是到最后都汇归于大乘,所以本经主要是弘扬大乘的法门。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精进行道’,精进,在前面正宗分已经解说得很详细,精就是专一不杂;进就是勇往直前。行道,有两种解释︰一、指佛教的一种仪式︰在经典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佛弟子为了礼佛或是礼佛塔,经常都会右绕三匝,称为行道,又叫经行。二、指行菩萨道:回向偈的最后一句‘世世常行菩萨道’,正好说明精进行道的意思。说到行菩萨道,菩萨道是怎么行?最基本的必须实践菩萨度生的是六度万行。现在简单地把六度解释一下︰
一、布施度︰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当人家在经济上需要我们帮忙,我们用钱财援助他,使他脱离困境;人家在佛法、知识方面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为他解说,让他了解;人家精神上受到威胁,我们安慰他,给他远离怖畏,这样就是行布施了。
二、持戒度︰我们学佛修行,必须要守戒、持戒,因此佛法谈到勤修戒、定、慧三学,首先就要能够持戒,戒法有三类︰(1)摄律仪戒︰就是要注重威仪,严持戒律,凡是损害他人的恶事,一定要禁止,不可以去做。(2)摄善法戒︰只要对人有利益的善行,必须全力以赴去摄受他。(3)饶益有情戒︰菩萨的所作所为,不顾个人的得失,完全以利益众生为前提,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且只要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都会坚持去做。这是行菩萨道所应具备的三聚净戒。
三、忍辱度︰可以分为安受苦忍和耐怨害忍两种︰(1)安受苦忍︰是在生理方面,身体上的病痛,以及不如意的事情,能够忍受,或者对自然界的冷、热,还有精神上受到打击,都能够忍受,叫做安受苦忍。(2)耐怨害忍︰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人想陷害我们,这些冤家、怨敌,我们都能够忍受,称为耐怨害忍。
四、精进度︰佛经中常说︰‘未生善心令速生,已生善心令增长;已生恶念令速断,未生恶念令不生。’凡是好的事情,还没有开始生起的话,我们要尽量地培养,让它生起;既然生起了,就让它很快地生长起来。反过来说,一切恶事,还没有生起的,不要给它发生,假使已经发生了,就赶快阻止它,不要让它延续下去。总而言之,精进就是努力去止恶行善。
五、禅定度︰禅定是华梵并举的名词,梵语禅那,意思是静虑,就是一种思想集中,精神的安定力,这是专修静坐禅定的功夫。三学的初步是持戒,第二步就是修定,能够持戒,使妄想纷飞的心,定得下来;能够把心澄定下来的,才能启发无上的智慧。
六、智慧度︰不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智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佛、修持,主要是启发无上的智慧,才能够了生脱死,成就圣果;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都离不开深广无边的智慧。
为什么六度中,每一个名词的下面都有一个‘度’呢?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有这六种法门对治我们的恶念和不轨行为,就可以度过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布施,度悭贪,一个人贪心重的话,能够多修布施法门,贪念自然会减少了。持戒,度毁犯,我们的行为,常常在有意无意之间犯规矩,能够持戒,言行必定非常谨慎,不会越轨。忍辱,度嗔恚,脾气大、嗔心重的人,修忍辱行,可以降伏暴躁的心性。精进,度懈怠,每个人都有惰性,往往提不起精神来,什么事情都不想干,这种懈怠、惰性,必须用精进来对治它。假使我们精神散乱,思想不能集中,就要修禅定,常常打坐修定修止观,所以,禅定可以度散乱。而智慧,是用来度愚痴的。因此,菩萨行道,必须精进修持六度法门,这才是‘精进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