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安法师在能仁养正院开讲“丛林知识” 
寺院动态
寺院动态
传安法师在能仁养正院开讲“丛林知识”
发布时间:2011-12-31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2011年9月13日上午,能仁养正院2011年度下学期课程正式开始上课。本寺常住传安法师应方丈法大和尚邀请开讲“丛林知识”。

     传安法师1987年出家于栖霞山,1988年在南华寺授三坛大戒,1990年毕业于栖霞山佛学院,毕业后留任栖霞寺僧值、知客、监院等职,1992年在安徽接管一寺院任住持,在此期间身感学修无法并重。因此,法师弃寺行脚于神州大地,过着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参访修学生活。此次了法大和尚邀请传安法师开“丛林知识”课程,其目的是,让法师把学院所学到的知识和行脚参访,所见所闻的亲身经验传授给大家,给大众一个共同进步的机会。

传安法师在能仁养正院开讲“丛林知识”(图1)

传安法师在能仁养正院开讲“丛林知识”(图2)

传安法师在能仁养正院开讲“丛林知识”(图3)

传安法师在能仁养正院开讲“丛林知识”(图4)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马祖创建丛林,百丈订立清规。马祖道一与百丈怀海这一对师徒,开启了禅宗丛林清规制度的中国化,也为禅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说,马祖道一的老师南岳怀让曾经得到六祖慧能预言:“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蹋杀天下人。”这一“马驹”,便是后来的马祖道一。
        道一幼年依止资州唐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后,于开元年中,在南岳衡山传法院终日修习禅定,怀让深知他是法器,便前往诱导,问道:“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回答:“图作佛。”
        怀让于是取来一块砖,在道一的庵前磨了起来。起初,道一并不予以理睬,但日子久了,他也觉得纳闷,便问道:“你磨砖做什么?”
        怀让答说:“磨作镜。”
        道一笑着说:“磨砖岂能作镜?”
        怀让也反问他:“磨砖既然不能作镜子,那坐禅又岂得成佛?”
        道一心中猛然一醒,即向怀让请教法益。怀让于是告诉道一,于无住法不应取舍。这个“磨砖作镜”的因缘,使得道一豁然契悟,礼怀让为师,亲为承侍,长达十年。       
        道一后来离开南岳,独自往江西开元寺驻锡课徒,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大弘禅风。入室弟子有百丈怀海、南泉普愿等一百多人,世人称他的法脉为“洪州禅”。由于道一的俗姓是马,因此当时的人尊称他为马大师、马祖;道法大开之后,“江西马祖”之名也随之不胫而走。
       禅法传入之初,禅宗僧侣大多栖住于律寺,时日一久,龃龉丛生,所以马祖道一便在荒山另建丛林,作为安顿禅僧之所。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经百丈禅师的改革而为农禅生活,因此有人批评他为外道。由于怀海禅师住持的丛林位于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
        百丈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定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亦不肯假手他人。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过着自耕自食的农禅生活。弟子们不忍年迈的师父仍做这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必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坚决地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的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那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百丈怀海在百丈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禅门清规,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百丈清规”,是禅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百丈怀海撰有<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力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要,
        待客以诚实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传给百丈禅寺的僧众,随后流向全国各地的大小禅寺。从此以后,<丛林要则>成了历代禅僧们共同遵守的座右铭。由于《百丈清规》的制定,丛林经济得以自给自足,并有其特有的教团组织,所以在会昌法难之后,禅宗仍能一枝独秀地屹立于乱世,乃至传灯一千多年而不衰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