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仁寺到筋竹涧又有摩崖石刻新发现
2024-11-06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魏德东副教授参访
| |||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随遇而安,随缘奉献;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人品等于财富,奉献等于积累;奉献即是修行,安心即有成就。”当笔者捧读着法师信手拈来的寄语时,不禁欢喜其隽秀的字体,赞叹其博大的胸襟。11月19日下午,风和日丽,在“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公益论坛”召开前夕,笔者有幸跟随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魏德东副教授参访了现任厦门市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任、闽南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闽南佛学院图书馆馆长、厦门南普陀寺首座释了法。
亲切交谈 魏:法师在南普陀寺出家有多长时间了? 了法法师:有二十多年了。 魏:法师在南普陀寺这么长时间,认为南普陀寺在发展过程中有无显著的转折点?若有的话能否简要介绍下? 了法法师:个人觉得主要是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寺庙建设。这一阶段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妙湛法师主持南普陀寺,一直致力於寺院的恢复兴建和弘法事业的发展。几经努力,寺院面貌焕然一新,道场兴隆,佛教界和社会各界赞誉不绝;第二阶段、制度建设。妙湛法师圆寂后,圣辉法师于1996年10月继任南普陀寺方丈,侧重在寺院制度建设,将弘法利生事业推广弘扬,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第三阶段、寺院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则悟法师自2005年10月荣膺方丈后,在制度建设和寺院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魏:法师能否简要介绍下南普陀慈善基金会的历史发展情况? 了法法师:1994年在方丈妙湛法师的倡议下,经多方努力,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这是第一个由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佛教慈善机构,也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创始会员和特邀理事。 自成立以来,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以妙湛法师的遗偈“勿忘世上苦人多”为训,秉承“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造福人群”的理念,面向全国,进行布施救助。妙湛法师圆寂后,圣辉法师及则悟法师继承妙湛法师“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训,将慈善事业推广弘扬,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魏:基金会开展的非常成功,请法师能否介绍下基金会现状? 了法法师: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实行会员制,自1994年成立以来,广纳会员,到2007年12月份,已经有登记会员三万九千余人。现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且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慈善行迹遍布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江西、江苏、四川、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内蒙古等多个省份和地区。 魏:请法师介绍下慈善基金会的运作理念? 了法法师:“勿忘世上苦人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造福人群”是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精神理念。“爱国爱教,造福社会,慈悲济世”是其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 妙湛法师临终的 “勿忘世上苦人多”––他病危之际在病榻上写下沉甸甸的七个字,结合着对需要救助者的苦难访问,在当时就深深震撼着会员的内心,如今仍是激励的源泉。会员希望在慈善活动中表达对妙湛法师核心思想的追随和纪念。老会员总会把妙湛法师的事迹讲述给新会员听,而“勿忘世上苦人多”这悲切的遗训也成为了会员善举的精神动力。 了法法师 魏: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以来,主要开展的服务内容有哪些? 了法法师: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将慈善精神付诸于实践。服务内容有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大类,包括希望工程、资助病残、扶贫济困、安老慰孤、义诊施药、放生护生、赈灾救急与祈福消灾等八个具体方面。 魏:通过您对南普陀慈善基金会的介绍,请法师谈谈对佛教慈善事业的看法? 了法法师:慈悲济世,救苦救难是佛门弟子必备的善愿,更是大乘佛教弘法利生诸多善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佛教自古以来都把举办慈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事务,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也正是秉承了佛教这一优良传统,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友爱的精神,发展慈善,积极开展赈灾救难、扶贫助残、办学助学、义诊施药、修桥造路、放生护生等公益慈善活动。佛教在慈善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佛教慈善有着很大的空间,应该积极发挥佛教慈善的社会功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