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8)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8)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图1)
(图2)
(图3)


二、佛放光明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释迦牟尼佛在说《地藏经》之前,十方无量世界的诸佛菩萨都来称扬赞叹。此时,释迦牟尼佛为能有如此之多的诸佛菩萨前来听法,为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与会大众讲微妙大法而心生欢喜,于是慈祥含笑,放出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所谓“如来”,梵云“多陀阿伽陀”,华译“如来”,佛十号之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如来也。又《法华文句》云:“如来义甚多,且明二、三如来,余例可解。‘二如来’者,《成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乘’是法如如智;‘实’是法如如境。道是因,觉是果。若单论‘乘’者,如如无所知;单明‘实’者,如如无能知。境智和合,则有因果。照境未穷名‘因’,尽源为‘果’。道觉义成,即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真身如来’也。以如实智乘如实道,来生三有,示成正觉者,即‘应身如来’也。‘三如来’者,《大论》云:‘如法相解,如法相说,故名如来。’‘如’者,法如如境,非因非果,有佛无佛,性相常然。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不动而至为‘来’,指此为‘法身如来’也。法如如智,乘于如如真实之道,来成妙觉,智称如理,从理名‘如’;从智名‘来’,即‘报身如来’。故《大论》云:‘如法相解,故名如来也。’以如如境智合故,即能处处示成正觉。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功德和法身,处处应现往。八相成道,转妙法轮,即‘应身如来’。故《大论》云:‘如法相说,故名如来也。’法身如来名‘毗卢遮那’,此翻‘遍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舍那’,此翻‘净满’;应身如来名‘释迦文’,此翻‘度沃焦’。是‘三如来’若单取者,则不可也。”

释迦牟尼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和释迦牟尼佛(应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乃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卢舍那佛”,又作“净满”,义曰“光明遍照”。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释迦牟尼佛”,乃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之佛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图4)

所谓“大光明云”者,“大”有“圆满”之意;“光明”有“破除黑暗,使修行者免入荆棘、歧途、大坑而行于正道”之意;“云”即“法云”,有“清凉”之意,能使众生身心清凉。

(图5)
(图6)


(一)“大圆满光明云”。言此光明云之功德,可令一切佛法尽皆圆满。众生为此种光明云所荫护,有助于觉悟证道而得圆满佛果。

(二)“大慈悲光明云”。此光明云发于如来本具之大慈大悲之性德。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诸佛菩萨慈悲为怀,故能发心救度众生。众生为此种光明云所荫护,即能因离苦得乐而心生大欢喜。

(三)“大智慧光明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之惑,故云“智慧”。此光明云能使所荫护之众生开大智慧。

(四)“大般若光明云”。“般若”是梵语的音译,因为具有多种意义,故“多含不翻”。“般若”也是智慧的一种,却又与一般的智慧不同。无论事理、因果、凡圣,无一时而不照,无一法而不知,故云“般若”。它代表的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或称“根本智”。
(图7)

般若有三种:1.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所有一切经典,都属于文字般若。我们能通过闻阅经典而有所体悟,能从经典的字里行间中汲取“出世的智慧”,即“成佛的智慧”,这就叫文字般若;2.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我们通过打坐参禅,起观照功夫,在禅定中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智慧。这种通过观照产生的智慧,即是观照般若。3.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此三般若,三位一体。实相般若是体,观照般若及文字般若乃体上之照用耳。故实相般若是性德,观照般若及文字般若属修德,性修不二,三位一体,不一不异也。

“大般若光明云”,言此光明云发于般若智慧,能破除众生之无明。众生无明破除后,自然智慧增长,善根增长,返迷归觉而行于正道。

(图8)


(五)“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又称“三摩地”,华言“正定”,乃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所谓“三昧”,即屏除杂念,心不散乱,心定于一处,专注一境之禅定境界。从性起用即是“三昧”,其用无量,故“三昧”亦无量。《大智度论》云:“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此“大三昧光明云”能清净众生身心,使众生心无杂念而专注一境,得入大禅定之中,进而因定开慧,从大禅定中获得般若智慧。

(六)“大吉祥光明云”。“吉祥”就是如意、无有灾祸的意思。善根能够为人带来吉祥。如果一个人常修善业,不作恶业,这个人就吉祥;反之,这个人就不吉祥。断恶修善是吉祥,因听闻大乘而发菩提心、修功德则是大吉祥。众生为此种光明云所荫护,则罪灭福生,惑去智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聋者能闻,盲者能视,哑者能言,病者痊愈。

(七)“大福德光明云”。此种光明云能令众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声闻福、缘觉福、辟支佛福、菩萨福乃至诸佛究竟圆满之福德。

(八)“大功德光明云”。功德与福德不同,福德是人天福,终会尽;功德常住不灭。具体而言,福德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福报,是可以与别人共享的,如金钱、房产等。而功德是自受用的,无法分享他人。所谓“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功”指的是你修学所下之功夫;“德”即“得失”之“得”,“得到”之意。若是你用功修学,严持净戒,你就一定有收获。佛门大雄宝殿里多有“功德箱”,信众放入金钱就能获得功德吗?肯定不是的了,只得一点福德而已。当然,如果你是三轮体空的话,肯定是功德。

(图9)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以帝王之尊来护持佛法,于江南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几十万出家人,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即言:“无有功德。”为什么?因为他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他分别“我是否有功德”;执著于“我以帝王之尊来护持佛法”,心存妄想,所以得到的不是功德,仅是福德而已。

断恶修善是因,得到福德是缘,获得福报是果,有大福德自然有大福报,但大福报并不能使众生跳出六道轮回,出离生死苦海。而功德不一样,功德可以帮助勇猛精进修持佛法之人出离生死苦海,成就无上正觉。我们修道之人自当用功修学,严持净戒。持戒清净即可得定。持戒是“功”,得定是“德”。

佛放“大功德光明云”,众生得此光明云荫护,更能严持净戒,清净修行,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乃至八万四千尘劳诸惑,证得究竟涅槃之乐。

(九)“大归依光明云”。所谓“归依”,“归”即“归投”,“依”即“依靠”,意思就是“从迷惑颠倒中回头,归投、依靠自性的大觉”。《大乘义章》云:“归投依伏,故云‘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初门》云:“归以返还为义,依者凭也。”“归”亦作“皈”,含“白反”之义,即众生反黑业(恶业)而归于白业(善业)之意。又,“归”有归命之意,即身命归趣于佛、归顺佛之教义,命根归于一心本元之意。释迦牟尼佛以此光明云摄受无明众生,使之归依佛、法、僧三宝,进而破迷开悟,了脱生死,不入轮回。

(十)“大赞叹光明云”。此云乃赞叹佛、法、僧三宝;赞叹自性圆满功德之法云。觉悟之众生能见真如自性,能生无量功德,即能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赞莫能尽、叹莫能穷,故云“大赞叹”。

(图10)

雁荡山能仁禅寺

(图11)
(图12)
(图13)
微信号:nrs0577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