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12)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12)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图1)


色界四禅天总共有九重天,前三重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为凡夫所居。凡夫依过去世修行所积福德而得相应福报,福报越大者则生往越高重天。此三天之中,生往广果天所需福德果报最大,福爱天次之,福生天再次之。第四重天(无想天)为外道所居。第五重天至第九重天合称“五净居天”(即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乃圣者所生之处。“净居天”之意,唯圣者所住,无异生杂入也),为三果圣人所居。


(一)福生天。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要言之,清福最难得也。又,依《佛学大辞典》之解释,则以无云天为四禅天之第一天,而以此福生天为四禅天之第二天。“无云”者,以云喻贪,此天清净无贪,故以无云为名也。福生天天人,身量一百二十五由旬,寿命一百二十五劫。


(二)福爱天。此天之天人定功更深,故苦、乐二心都能舍弃圆满,能舍和所舍尽皆忘掉,故而能空不碍有,有不碍空,胜解清净,福慧增长;于无遮止的净福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都能遂心满意,得大自在,故名“福爱天”。又,依《佛学大辞典》之解释,则无此天之名也。福爱天天人,身量二百五十由旬,寿命二百五十劫。


(三)广果天。此天为凡夫得生之天最胜处,凡夫修福最高莫过于此天。《俱舍颂疏》云:“于色界中,异生生中,此最殊胜故,名广果天。”此天不依喜乐烦恼而得住欲恶念不生,心念不必再系缚于喜乐,所行得广。得第二禅行,所谓一身(善念身)种种想(心念不复系缚喜乐)。广果天天人,身量五百由旬,寿命五百劫。


(四)无想天。又作无想有情天。此天乃外道以“出离想”作意,修无想定有成者所感之异熟果报,称为“无想果”。生此天者,念想灭尽,一定能定五百劫,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故称“无想天”。此天之天人寿终之时,再生念想,而堕欲界。此天于三界中无处可安,“有部”与“经部”摄其于广果天中;“上座部”则于广果天之上立无想天。《俱舍论》云:“无想有情居于何处?居在广果。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此天身量五百由旬,寿命五百劫。


(五)无烦天。《楞严经》云:“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此天之天人苦乐两灭,既不欣于乐,又不厌于苦,苦乐不交战于胸中,故得清净,心无烦恼,故名“无烦天”。声闻四果中第三果阿那含,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此天身量一千由旬,寿命一千劫。


(六)无热天。《楞严经》云:“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机”是弓发箭之处,“括”是箭承弓之尾端。“机”如心,“括”如境。“机括独行”,意即弓、箭两离,譬喻心境脱节,斗心不交。能研究斗心之心亦灭,故谓“研交无地”。如是则无一切斗心之热恼,故名“无热天”。此天亦为阿那含果圣人所居之处,其惑较之无烦天更薄。《俱舍颂疏世间品一》云:“已得杂修上中品定,能善伏除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此天身量二千由旬,寿命二千劫。


(七)善见天。《楞严经》云:“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此天之定力较无热天更胜,得天眼通,故能观十方世界,朗然澄清,色身之外再无尘境障碍,内心之中亦无沉垢留滞,能明心见性,见种种胜法,故称“善见天”。此天身量四千由旬,寿命四千劫。


(八)善现天。《楞严经》云:“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精妙的见性既已现前,则见体已经清净,见的功能亦已周遍,这样就如陶师捏土为器,铸匠熔金造像,用定慧力,随心所欲,任运成就,神通变化,自在无碍,故称“善现天”。此天之定力又胜善见天,故而非但“见”之,亦能“现”之,能使善妙之果报显现,能令种种胜法现前。此天身量八千由旬,寿命八千劫。


(九)色究竟天。《楞严经》云:“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此天为色界天之顶,乃色之边际,若能一念空色,便离色界。此天之天人对于一切众生几微之妙理,有究竟透彻之体悟,能以多念归于一念,能以无漏薰习有漏,穷究一切色法,从色性悟入空性,色依空现,空性即是色性之性。心既薰至由多到少,色亦穷至由粗至微,穷究到身虽尚存,而境已全空,进入虚空之无边际处,尽色界之究竟,故称“色究竟天”。此天身量一万六千由旬,寿命一万六千劫。


色界诸天于过去世既勤修“五戒十善”,又苦修“禅定”,故能得往生此界之果报。“五戒十善”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如何修习“禅定”。大乘经典中关于修习“禅定”的方法有着详细的介绍。欲修“禅定”,必须具备种种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而勉强修习,是不能有所成就的。

(图2)


修习禅定必须具备五个条件:(一)具五缘;(二)呵五欲;(三)弃五盖;(四)调五事;(五)行五法。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修禅而得定,因缘成熟时方得往生色界之果报。


(一)具五缘。所谓“五缘”,即是修习禅定所必须具备的五种因缘:


1.持戒清净。“无有规矩,不成方圆。”世俗之律法、规章、制度乃是世人之行为准则,世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会方能安定和谐,人民也才能安心工作、生活。戒律则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戒律之重要,关系着个人的修持、僧团的和合、世人的教化,乃至正法的兴衰。“戒实出生死海之舟航,戒是涅槃山之梯隥。不持戒而修善,福尽还须堕落。能持戒以修善,因圆必成觉道。”佛教徒要修禅定必须受戒、持戒。所谓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唯有严持净戒,方能身心清净;身心清净,方能安心修定;安心修定,方能得生般若智慧。故欲修定有所成就,清净持戒乃是根本。戒有五戒、十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等,佛教徒受持如是戒律,不可毁犯;但有毁犯,则须真心改过,虔诚忏悔。


2.衣食具足。在经济方面有固定收入,吃穿用度尽皆满足,不为衣、食、住、行所累,方能安心修行。若是连温饱都无法满足,早上这一餐吃了,中午那一餐在哪里还不知道,又岂能安心修行?


3.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环境对修行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环境,古人称之为“风水”,也叫“堪舆学”,现代人则称之为“磁场”。这个地方磁场好,你在这里打坐就容易入定;假如这个地方喧嚣嘈杂,你的心都不清净,又怎能安心修定?古语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古时修道之人,在行走参学中若是发现风水不错之地,往往就地搭个茅庐,在那里修行。当他修行有成时,亲近他的人自然渐渐增多,然后,此地亦慢慢变成了丛林。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尽是洞天福地,修行之上佳所在,故丛林遍布,修行之人络绎不绝。


4.放下万缘。修行时必须心无旁骛,要将与修定无关的妄想杂念尽皆放下。唯有放下万缘,身心清净,一心一意地修禅定,方能有所成就。今天,大家把家庭的事情暂时放下,来此听经闻法,亦是万缘放下的一部分。


5.亲近善知识。修定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指导,好的老师能传授你修行的技巧,能给你指明修行的方向,这样能让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好的老师即是你修行中的善知识。简单而言,善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种:(1)教授善知识。就是教导你学习佛法的好老师;(2)同修善知识。即在修行时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的同参道友;(3)外护善知识。如有人要闭关,就得有人给他护关,提供衣食,让他安心修行,这些叫外护善知识。


以上这五个条件都具备了,叫“具五缘”。


雁荡山能仁禅寺

(图3)
(图4)
(图5)
微信号:nrs0577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图6)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