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2)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2)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图1)

那么,我们怎么来发愿呢?如我们所念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的大愿;而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曾经发过四十八个大愿;药师佛在因地修行时也曾经发过十二个大愿。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大愿,经过他们无量劫(“劫”,梵云“劫波”,译成“分别时节”,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二、三分时,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又有诸多佛门经典认为,或以世界成、住、坏、空一周所须时间为一劫,或以大、中、小时为一劫。“小劫”者,以人寿八万四千岁起算,每过百年减一岁,直减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劫,合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反之,从人寿十岁起,每过百年加一岁,直加至人寿八万四千岁,为一增劫。增劫、减劫都称“小劫”;十次增减,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通常称劫即指大劫,合一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的修行,积功累德,努力践行,所以他们功德圆满,就成佛、成菩萨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四弘誓愿也是我们学佛者的共同愿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发愿,将来一定成佛。

我们的心念就像电磁波一样,诸佛菩萨的频道是正念、慈悲,所以只要有正念、有慈悲,自然与诸佛菩萨的频道相应,福德智能也会逐渐增长。故而,当你发愿的时候,特别是发大愿的时候,就与诸佛菩萨相应,就会得到感应。

我们现在能够来听经,不是缘于这辈子所种下的善根,而是缘于过去无量劫以来已经种下的善根。因此,能来听经是很不容易的。正是如此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大家在听经时当心无旁骛,向诸佛菩萨学习,发种种大愿。

(图2)
(图3)


(二)《地藏经》教导我们起信

信什么?就是要信因果、信业报。在《地藏经》中,有很多处讲到地狱的情况,讲到轮回果报的故事,这些在今天的社会,有些人是不相信的。我们之所以学习《地藏经》,就是要培养信心相信它,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能够学佛,能够做功德,能够修行,主要还是要靠一个信心。如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也都讲信,他们信上帝、信天堂,“信者得救”。如果你没有信心,你就不能得救。我们学佛也必须有一个信心。佛教讲“信为道源功德母”,这个“信”,信仰的“信”,是功德之母,一切功德皆由信而生。

学佛的修行次第是“信、解、行、证”,就是说学佛的人,对佛、法、僧三宝要有信心、要理解、要修行、要证得。所以,学佛的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信”。

《地藏经》里面讲的地狱情况,讲因果轮回的故事,是要教化那些难调难伏的刚强众生(泛指那些缺少智慧,“我执”很重之人。他们性格执拗倔强,不肯放下自己的想法而接受真理,执著于愚痴,沉迷于爱憎,于颠倒梦想中执妄为真),让他们起信。只要有了这么一个“信”,再刚强的众生也必将不敢再心存恶念,也就不会再做坏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笃信因果之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恶之人将来必然堕落到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受尽万般痛苦;为善之人则将受得种种好报,将来定当生往天上乃至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现今世界,不法之徒屡见不鲜。他们杀人放火、谋财害命,无恶不作。这些人之所以敢做出此类恶事,皆因他们心无信仰,不讲因果。今天,我们讲《地藏经》,弘扬地藏法门,以世间法来说,就是要更好地引导人心向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众生要相信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何因结何果,因果向来都是不会有丝毫差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人不会因做善事而得恶报,也不会因做恶事而得善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无论善报、恶报,一旦因缘成熟,亦即“时候一到”,定当“一切皆报”。杀人放火、谋财害命皆属世间重罪,种下此类恶因者,其最后的果报也必然是悲惨的,这就是因果。或许有人会问:当今社会许多人作恶无数,为何看不到他们遭受恶报?难道是因果错乱了吗?其实,因果是丝毫无错的,今生种下何因,未来必然感召何果,只是这“未来”所指的或许是不久的将来,或许是几十年后,乃至是后世的某个时间。然而,只要是因缘成熟,果报自来。只因我们肉眼凡胎,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只看到现在,将眼光局限于一世一地一个时间里看问题,对某些事物只见因而不见果,就错误地认为没有因果关系。我们看事物应当从三世来看,过去世种下的因,不在过去世得报,也必然会在现在世或者未来世得报。《地藏经》中,第三品《观众生业缘品》、第四品《阎浮众生业感品》讲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佛教要我们相信因果,相信业力,这是佛教的根本理论。讲《地藏经》,让众生相信因果,止恶扬善,对促使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助力。祝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图2)
(图5)


(三)《地藏经》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

读过《盂兰盆经》的人对于经中所载“目连救母”的故事定是不会陌生的。目连至孝,借助僧众的力量举行盂兰盆会超度父母,使得目连之母因此得度。此则故事宣扬孝道,一时成为美谈。现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要举行盂兰盆会,来超度自己的父母表示孝意,因此有人称《盂兰盆经》是孝经。

其实,在佛教的经典中,《地藏经》也是一部孝经。这部经典从翻译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念诵这部经,讲解这部经。

儒家也讲孝,如《孝经》、“二十四孝”等。与佛教相较,儒家讲的孝是世间之孝,而佛教讲的孝是出世间之孝。儒家讲子女要孝敬父母,奉养父母;父母去世了,要守孝三年,表示孝心。《地藏经》中地藏菩萨的孝,是把一切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父母,这在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中就有记载。

地藏菩萨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之前,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就发过大愿,他要在百千万亿劫的时间里度脱六道众生,使他们得到安乐,最终都能够成佛。经中有一个故事: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婆罗门女,她的母亲邪知邪见,不信因果,胡作非为,因此果报来了就堕落到三恶道里。婆罗门女为了救度自己的母亲,就变卖自己的家产,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前发愿救度她的母亲。同时,她还要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救度百千万亿劫众生的父母。她把一切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父母。此婆罗门女即是地藏菩萨的前身,她的孝不是世间之孝,而是出世间之大孝。其实,我们在座的四众弟子,在无量劫以前也是互为父母、兄弟、姐妹的,在未来世也是如此。

我们学习《地藏经》,就能了知乃至赞叹地藏菩萨无限宽广的心量。地藏菩萨将一切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父母,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其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地藏经》是佛门经典中的一部孝经,我们可以在接下来对其每一品的学习中慢慢体悟它的孝道。

(图2)
(图7)


(四)《地藏经》教导我们要修福修慧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人身,复闻佛法,当知修福修慧意义重大。《地藏经》中,地藏菩萨问释迦尼牟佛:“为何有些人一生贫困潦倒,一天三餐无以果腹,而有些人富足无忧,从小享受父母的福,成年享受自己的福,晚年又享受子女的福;为何有些人一生受福,有些人十生百生受福,有些人在无量劫中享受无量无边的福报;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六根不具足,一生受苦,根本原因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就说:“如是种种果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众生是否修福。”可见,修福是非常重要的。《地藏经》云:“舍一得万报。”舍与,即在耕耘无量福田;贪得,就是透支有限福报。佛名“福慧两足尊”,意即福德、智慧二者具足,皆得圆满。我们若能深入体悟佛法大舍大得之大境界,并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则福德、智慧二者兼具,定能得证道果,获得人生之彻底解脱与自在。

要想成佛,首先从人做起,从修福修慧开始。人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物质的身体,在身体物质方面的修行就叫修福德;二是思想,也就是精神,在精神方面的修行就叫修智慧。修福,将来必得福报;修慧,则能令你具足般若智慧,断除一切烦恼。

修福应从哪儿起修呢?当从布施、礼拜、供养、忏悔业障这些做起。近代大德弘一大师提倡“占察轮忏”,教我们要忏悔业障、礼拜、供养,即是教我们应当如何修福。《占察善恶业报经》教导我们:如果做了错事,就应当在地藏菩萨面前求忏悔,每天都忏悔,每天都念经,这样你的业障将慢慢灭除。而后,你多行善事,必然积累福德,福报也将不期而至。

1998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地,都发生了特大的洪灾,灾区人民损失惨重。洪灾无情人有情,很多人都发心做好事,捐款捐物,资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他们都有布施之心。舍一得万报,有舍必有得,他们舍去的是金钱,得到的是福德。与福德相比,金钱不值一提。金钱如水,随缘流动,今日得到,明日又或失去;福德则不然,你累积的福德越多,将来所受的福报也必然越大。舍金钱之小利而获福德之大报,何乐而不为?有人会说:我没有很多钱,怎么做布施?!其实,布施并不在于你钱多钱少,只要你是真正发心去布施,你的心量大,纵使你只布施了一分钱,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福德也是非常大的。反之,若非发自本心,而是怀着贡高我慢之心去布施,那么,即使布施的钱财再多,所获福德也是极少。因为布施的根本在于你是否真正发心,你的心量大,钱虽然少,福德也一样很大。

所谓“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布施是六度之一,亦是六度之首。布施分三种,即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何谓“财布施”?财布施分为两大类:一为“内财施”,即以自己的身心手足乃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二为“外财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众生,令彼不受饥寒之苦。例如一个人穷困潦倒,有心想做事却又苦于缺乏资金,你得知他的困难,以自己的钱财资助他,助他成事,此即为外财施。

后来北方发生自然灾害,全国各地踊跃赈灾,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亦参与其中。那时,我和慧然法师以及浙江乐清几位居士一起奔赴黑龙江大庆肇原县、齐齐哈尔泰来县赈灾。我们到达肇原县后,看到当地教学楼倒塌,学生没有地方上课,就发心在肇原县给他们盖一所学校;到了泰来县,看到当地灾民缺少过冬的衣物,就发心给他们买了好几千条棉被和几千件棉大衣。受助者心生欢喜,也很感动,非常感谢我们;我们也因发心布施,诚心去资助他们而心生欢喜。

欲做大功德,先有慈悲心。慈悲心是一切资粮的基础,亦是一切功德之所在。你的慈悲心越大,你的愿力也就越大;你的愿力越大,你的事业也就越大;你的事业越大,功德也就越大,将来你所得的福德果报也就越大。所以,有些人一生受福,有些人十生受福,有些人百千万劫受大福报。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六根不具足,一生受苦,皆因前世不修福德,造业太多。即使是双胞胎兄弟,虽同为一母所生,他们的福报和智慧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与他们前世修福修慧的多少息息相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双胞胎有的早早就夭折了,有的却长命百岁;有的智商很高,有的智商很低。我们学习《地藏经》,就要遵循《地藏经》的教导,本着慈悲之心去修福修慧。

何谓“法布施”?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所谓“法”者,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世法与佛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地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因此,法布施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只是无量法布施当中的一种。譬如说,甲烧得一手好菜,乙不会,但很想学,甲就尽心尽力地教导乙,这也是法布施;又如某人不会做工程,我会做,我指导他、教他,也叫法布施;对小朋友讲解小学课程,也是法布施;乃至于各行各业无尽的知识、技术,没有条件、不计酬劳传授他人,都属于法布施。要是有代价、收学费的,那就不是法布施了。真正修法布施的人,是非常热心,不疲不厌的。不是修法布施的人,名利得不到,就消沉、灰心了,教导也就不够热心,动力是有限的。

何谓“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即是施与众生以无畏,使其远离恐怖。当众生在艰难恐怖之中,修行人给予安慰、帮助,让众生身心安稳,这就是佛法所言的无畏布施。


(图8)


雁荡山能仁禅寺

(图9)
(图10)
(图11)
微信号:nrs0577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