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22)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22)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七、长者子见佛相好发愿度生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本段经文主要讲佛对文殊菩萨说地藏菩萨过去世于因地所发之愿。经文大意是:佛说:“文殊师利,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的劫数之前,有一次投生于一位大长者家中。在那个时代里,正好有一位佛住世,佛的名号为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位大长者子见到佛的相貌威仪非常之好,兼备了千种的福慧与庄严,因此想要知道其原由,就来到佛前恭敬发问:‘立了什么样的誓愿,做了什么样的功德,才能感应到这种圆满的妙相?’当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大长者子说:‘要想修证到这样圆满微妙的相貌和身形,应当在非常久远的年代里,以佛法的清净智慧去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


所谓“不可说”,以法身无为,法性无为,故非言语、思量之可分别,数目限量之可表达,故云“不可说”。


所谓“长者”,梵云“疑叻贺钵底”,积财具德者之通称。《法华玄赞》曰:“心平性直,语实行敦,齿迈财盈,名为‘长者’。”大长者须具十德: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净、礼备、上叹、下归。


所谓“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佛之名号。“师子奋迅”者,佛所具三昧之名号也。狮子奋迅时,开张诸根,身毛皆竖,现威怒咆哮之相。佛入此三昧,则奋大悲法界之身,开大悲之根门,现应机之威,使外道、二乘之小兽摄伏,故名“师子奋迅三昧”;“具足万行”者,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佛具狮子奋迅三昧,能除却微细障定之尘,捷疾出入三昧,证入一心,从而具足万行,以成正觉。“如来”者,佛十号之一也,详见前注。故从因德立号,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所谓“千福庄严”,乃是指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称“相好”),一一相皆由百种福德以庄严之,得三千二百福庄严,简称“千福庄严”。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中精进修行,更于百大劫间种可感佛果之三十二相之福业。一一相各种一百福,故亦称“百福庄严”。


所谓“三十二相”,经云:佛或转轮圣王之内德,表彰于身相者有三十二。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通俗来讲,此三十二相即指为众生所喜爱的人身外貌中的三十二个明显特征,众生见此三十二相即能生欢喜心。《法界次第初门》云:“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受敬,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


“相”为明显的胜相,此外,还有次要的特征称为“好”,“相”与“好”是不同的。在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喜爱乐之心的,即是“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由于这八十种好随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此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必须是长劫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方能感得。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修行,然后才成佛的。在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之中,佛就用一百劫的时间来修这个相好。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所具有的庄严德相,乃是其于非常久远的年代里,以佛法的清净智慧去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所感得。故而众生要想具足此三十二相,当下就要发大愿,到尽未来际,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使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


(图1)

(图2)



人的命运与相貌皆是业因果报的体现。从十二因缘的道理解释,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通,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就困窘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世种的“因”于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完全是自作自受。


就人的相貌而言,《三世因果经》云:“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采花供佛前。”有前世“采花供佛”之因,方有现世“相貌端严”之果。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之“因”,才能转变未来之“果”。


再者,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我们行善积德亦是在改变现在之“因”,心存善念能让我们目露慈光,脸现吉祥气色,身具威仪德相。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佛陀继续说道:“文殊师利,大长者子听佛这样说了以后,当时就在佛前立下宏誓大愿,说:‘我现在发愿,从今日起,以至尽未来际无数劫的岁月里,为一切六道中受苦的众生,以佛法的智慧,用种种方便使他们都能解脱生死,而后我自身再证得涅槃而成佛。’正是由于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发了如此宏誓大愿,所以直到今天,大长者子虽已经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大劫这么长的时间,仍然身为菩萨而未成佛,仍然在行菩萨道,度化众生。”


所谓“六道众生”,亦称“六趣众生”。“六道”,乃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入相应之道途,故又称“六趣”。


所谓“方便”,有二释:一者,对“般若”而释;二者,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与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


(图3)
(图4)
(图5)



所谓“那由他”,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各有不同。《佛本行经》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一切经音义》曰:“那术,经文作述……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多。当中国十万也。”《光赞经》云:“亿,那述劫是也。”


本段经文所言地藏菩萨之宏誓大愿,可用十六个字来简单概括,即“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正是由于地藏菩萨发下此宏誓大愿,因此他从发愿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现在,纵使已经历“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那么长的时间,也依然在践行着以佛法的清净智慧去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乃至“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也依然要这么做。而现在,地狱仍旧未空,众生尚未度尽,故地藏菩萨还是菩萨,还没有成佛。







(图6)

雁荡山能仁禅寺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相关内容